最後文章更新於 2020 年 6 月 29 日 by Lanie
後收型基金標榜0申購手續費! 但這代表它的績效表現就會比較好嗎?
這篇將分析前收型基金與後收型基金的績效和配息比較。
除此之外,也會分享可以使用哪些平台查詢後收基金費率。
內容目錄
什麼是後收型基金
一般我們常見到的基金是在申購時就收「申購手續費」,
這就是「前收型基金」。
而「後收型基金」正好相反,一開始是不會收申購手續費的。
但會有規定持有時間,如果提前贖回的話,就會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這叫做「遞延手續費」。
所以很簡單的,前收型基金和後收型基金的差別,就只在於手續費收費方式!
「基金是什麼? 有哪些種類? 如何課稅?」這篇文章中整合了各種基金分類。
還有各種種類的區分方式,算是基金投資中的第一課。
若是投資新手,可以先到這篇文章學習。
後收型基金的費用
後收型基金有兩個不同的費用,一是「遞延手續費」,二是「分銷費」。
遞延手續費指的就是若未按規定持有,提前贖回時收取的費用。
收取方式是 :
如某檔基金規定要持有4年,
若未滿1年贖回,會收取4%費用
滿1年未滿2年,收取3%費用
滿2年未滿3年,收取2%費用
滿3年未滿4年,收取1%費用
4年以上,不收任何費用。
除此之外,後收型基金還會有一筆「分銷費」。
這是基金公司提供給銷售通路的傭金!
按持有時間收取,也就是持有四年,那每一年的分銷費都會算。
不過不是持有時間越久,分銷費越多喔!
因為分銷費最多就只收到期滿。
期滿後,後收級別的基金,會轉成前收級別的同檔基金。
這不會收取轉換費用或申購費用,因為是後收滿期的關係。
轉成前收級別後,也就不會收取分銷費。
另外,通常境內基金的後收級別是沒有分銷費的!
不過在滿期前,也有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省了遞延手續費,但多了分銷費!
在「基金投資必知的10種費用」中,詳細介紹了後收型基金要注意的「遞延手續費」和「分銷費」。
還有,不管是前收或後收型基金,都會收取的經理費和保管費也有詳細的介紹。
投資後收基金前,絕對要先了解費用的架構!
哪裡可以查到後收型基金的費用
之前,後收基金沒有管控的這麼嚴格,很多人習慣用的MoneyDJ理財網、鉅亨網、MorningStar晨星網站,甚至是銀行的網站來找基金資訊。
但找不太到關於後收基金的費率。
金管會開始管後,現在基金資訊都必須要附
「後收級別結構費用結構聲明書」。
裡面就會有寫到遞延手續費和分銷費的費率。
真的是方便許多!
*境內基金因為沒有分銷費,所以不會有「後收級別結構費用聲明書」。
但並不代表不會有遞延手續費唷! 這要注意!
以下告訴你三種方式可以查到 :
1.MoneyDJ理財網
搜尋想要的基金,在基金基本資料點選「後收級別結構費用結構聲明書」。
聲明書中會比較同基金的前收型級別,看看兩種費用的差距。

除此之外,還會有一個計算範例,讓投資人能夠更清楚知道,前後收基金費用差異。
可以看到,這四年的費用,後收型基金硬是比前收型來的貴!
2.銀行網站
現在銀行的網站也會提供各基金後收類別的遞延手續費和分銷費比例。
一樣搜尋自己想找的基金,在基本資料中也有「後收級別結構費用結構聲明書」。
就像基金月報一樣,是基金公司統一提供的。
所以不管是在基金平台,還是銀行網站找到的資料,都是一樣的。
除了個別基金的費用,銀行也有統整後各後收級別的費用表。
只是有些銀行列的比較多,有些列的比較少。
可以看到上圖 :
假如投資富蘭克林B股系列,不管是股票型還是債券型,都必須持有超過四年以上,才不會有遞延手續費。
而如果提前贖回,就會按照所列的費率,在贖回時從本金扣除。
3.網路銀行申購時
自從有了「後收級別結構費用結構聲明書」後,我就不太用這個方法了。
因為這只能查到整合後後收費用的表格,沒有單一基金的。
所以比較不實用。
它的方法是 :
直接透過申購基金找到費用資料。
在申購基金前,銀行通路或基金銷售平台一定會有一頁是確認費用結構、基金資訊等。
此時就可以看到費用資訊了。
*因為境內基金無法透過「後收級別結構費用聲明書」找到遞延手續費的資訊,所以此時就適合用網銀申購方式找到。
總體來說,現在後收基金的費用是越來越透明化了,也都是公開的資訊,很方便查到。
推薦利用MoneyDJ來搜尋基金資料!
與前收型基金的績效差異
同檔基金有前收和後收級別,照理來說投資的項目、時間都是一樣的,甚至經理團隊完全相同,績效應該要一樣。
但,實際卻不是的。
因為費用不同!!!
費用確實會影響績效。
前後收基金比較
舉例 :
後收-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美元F(Mdis)
前收-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美元A(Mdis)
兩者的投資標的都是一樣的。
只差在F股成立時間比較晚,2017年4月才成立。
而A股2009年成立。
【近一年績效】
綠線,名稱有F的就是後收/紫線,名稱有A的就是前收。
近一年績效比較下來,F股虧的稍微多一點,差距約0.85%
【近兩年績效】
後收F股仍落後於前收的A股,而且差距變1.69%
【近三年績效】
目前做多只能比較到三年,因為F股2017年才成立,所以無法在比較更早之前的數據。
而兩者近三年績效差距2.57%
綜合上面三年的績效比較,可以看到兩者的績效是同樣走勢的,因為就是同一檔基金,同樣的投資標的。
但會有差距,就是因為分銷費的關係。
每一年平均差距0.85%
時間越久,費用累積,差距越大!
在後收F股的「後收級別結構費用結構聲明書」中,兩者費用差額只有在分銷費1%上。
不過實際績效結果是僅差0.85%
【配息】
後收F股的每個月每單位分配金額 “看起來” 好像比較多。
後收 2020/5/7 配0.031元,2020/4/7 配0.05元
前收 2020/5/7 配0.030元,2020/4/7 配0.047元
但其實兩者是差不多的。
因為兩者淨值不一樣。
2020/5/7 F股淨值是6.26元,A股是6元。
假設這天用1萬美金買入,然後就立馬參與到配息。
那等於買入F股1,594.444個單位(1萬/6.26元),然後配了49.43的美元(1,589.825 x 0.031)。
年配息率: 49.43/10,000美金 x 12個月=5.932%
若是A股,等於買入1,666.667個單位,配50美元。
年配息率: 50/10,000 美金 x 12個月 = 6%
所以,前後收配息其實是差不多的。
若看到後收基金配息比較多,並不是就真的領得多。
不同級別的後收
富蘭克林早期有一個B級別的後收。
像是同樣富蘭克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這一檔B級別在2009年就成立了。
它與F級別不同的是,當時分銷費是比較高的,而且遞延手續費是4年計。
後來出了F級別,B級別就無法再申購了。
目前大部分B級別應該都已經期滿,轉成前收A級別了。
(後收基金期滿會轉成前收,就不會再有分銷費)
不過還是來比較一下兩者的績效差異。
【一年績效】
【兩年績效】
【三年績效】
可以看到一到三年的績效差異並不大,三年只差0.79%
因為分銷費也只不過一年差了0.06%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
成本只差一點點,報酬就有差了!!!
所以,為什麼說投資成本很重要了,原因就在這裡。
最後,給大家看看前收A股、後收B股和F股三者的三年績效比較和配息 :
很明顯的,三年的績效比較前收與後收的差距是比較大的。
後收B股的每單位分配金額是最少的,不過也是因為淨值最低。
所以其實這三者在配息上拿到的金額是差不多的。
但前收型還是會多一點點。
如何辨別後收型基金
同檔前後收基金不管是在投資標的,還是經理人都沒有不一樣。
為了要能分辨出來,在基金名稱上會有不同的英文字母。
前收型名稱大多是 “A ” 稱A股
不過像也有很特別的 “X ” 來區別,稱X股
(p.s.野村投信)
後收的話就有很多代號,依各基金公司而異。
有B股、C股、C2股、F股、T股、Y股、U股、N股。
只有同一系列的後收才可以轉換!
也就是如果是富蘭克林B股,只能轉換到其他B股基金。
就算F股也是富蘭克林的,但因為是不同系列,所以不能轉換。
這樣算贖回,重新再申購。
所以記得名稱是A以外的,有可能就是後收型的了!
然後再看看基金資料有沒有附「後收級別結構費用結構聲明書」。
有的話,那就可以確定是後收的了!
總結
後收型基金如果沒有收分銷費,其實是不錯的。
很適合長期債券型投資。
通常境內基金是沒有分銷費的,所以如果有找到基金表現、投資標的不錯的後收,也是可以選擇的。
建議投資後收型基金前,先做好三點 :
1.了解該基金費用結構
2.確定自己可以長期投資,至少四年以上是不能贖回的
3.符合個人風險程度
未來會再分析更多基金內容,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投資基金。
因此可以往下滑,訂閱新文章通知唷!
(電腦版訂閱新文章通知在右方側邊欄唷!)
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分享按鈕,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
還沒訂閱部落格的朋友們,記得在右上角填入信箱,收到我最新文章的通知。
by 理財說 Finspeaks
投資真的很需要注意小細節呢!
是啊!尤其是費用這一塊!
好專業的分析,我之前都不知道手續費會吃掉那麼多啊。看來我要再認真了呢。感謝分享
謝謝支持!費用對基金投資真的很重要呢!
这个只是在台湾吗?
本文說明的基金收費方式是指在台灣的狀況。
據我所知,美國的免佣基金不是這樣的收費方式。其他國家我就不清楚了。
以為後收型基金的收費會比較少
其實不然
這篇文章分析的很詳細!
是啊!有些後收手續費反而比前收多
哇!不算不知道,一算不得了!雖然知道手續費多少會吃掉一些,但沒想到那麼多!感謝版主的分享!
沒錯!算了才知道差很多!
原來長期一看,手續費會差這麼多!
投資真的要事前先做好功課,才能把錢丟進去!
對呀!投資前做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投資的項目!
投資真的要注重細節
以前都不知道基金還有前後收,以為都是購買前會收一筆手續費
大部分都是購買前收一筆手續費,後來才有後收這類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