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文章更新於 2020 年 11 月 1 日 by Lanie
在做理財投資時,應該都會聽到「基金」這個投資工具,那麼基金是什麼呢?有哪些種類? 又要如何課稅?
這篇文章將一次和你說清楚。
基金是什麼
基金指的就是目擊一群人的資金,並且交由專業人員,也就是基金的經理人操盤投資。
投資的內容會依據一開始基金所規範的標的,如投資股票70%、債券30%,或債券90%、現金10%等。
基金經理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任務,那就是要創造更高的績效、投資報酬率!
這也是投資人之所以投資基金的最主要原因!
因為是交由專業人員去操盤,因此投資人在做基金投資時,必須負擔一定的費用。
基金公司收的費用主要會有兩種 : 經理費和保管費。
你也許會聽到有很多的基金名稱,比如共同基金、主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等等。
大部分我們談到的「基金」指的是共同基金,也就是主動型基金,後面會介紹到主動型基金是什麼。
共同基金是指任何人都可以申購、贖回。
而為了保護大眾投資者,所以通常此種基金經理人限制會較受限,規範較多。
另一種叫私募基金是只限特定高資產族群可以申購的基金,如只限定專業投資人、專業機構投資人等。
此種基金通常風險較高,操作較沒有限制。
以下用基金的操作方式、發行者、投資地區等等區分基金,也各自會有不同的名稱。
基金投資新手可以先熟悉了解一下,因為可以透過基金種類來篩選適合自己的基金。
在基金篩選器上都會有「境外基金」「境內基金」「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等的選項。
了解個別的差異,才能選擇基金。

依基金操作方式區分
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主動型
就是我們一般指的「基金」,也就是共同基金。
為何說是「主動」?
因為基金會有個基金經理人,而基金經理人會依照這檔基金申請的投資規範及研究報告,篩選出要投資的公司及產業。
而進場的時機點,也都是由經理人「主觀」的判斷。
主動型基金的目的就是 : 打敗大盤。
因為有基金經理人專業的研究報告和挑選,所以會需要支付經理費和一些管理費用,大約1.5% (仍依不同基金而異)。
被動型
這就是近幾年備受推從得指數型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不是透過經理人主觀的判斷,而是透過追蹤的指數,然後按成分比例做投資。
也就是複製大盤的概念。
這種基金目的是追蹤大盤,越接近大盤的走勢,誤差指數越小越好。
因為沒有經理人的判斷挑選,通常管理費用較主動型基金低很多,少了經理費用!
依發行者區分
分為「境內基金」和「境外基金」
境內基金
這是指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也稱為國內基金。
比如有第一金投信、群益投信、柏瑞投信等。
不過要注意的是,現在有很多境外投信公司,在台灣也有分公司,然後在台灣所發行的基金,也是屬於境內基金。
像是富蘭克林坦伯頓是境外基金,而富蘭克林華美是境內基金。
另外還有基金名稱很像的 :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境外基金。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境內基金。
雖然名字很像,但可以透過基金基本資料看是否有海外發行公司的名稱。
或從基金月報的註冊地知道。
補充一點,境內基金不是指基金指投資在台灣,沒有投資國外。
境內基金指代表基金註冊地在台灣,但投資的範圍是可以到海外的。
境外基金
指的是註冊地在海外的基金,並非台灣發行,然後由投信投顧代理進到台灣銷售。
不過有些境外基金的發行公司和代理商不一定是一樣的喔!這要注意!
如天達旗下的基金,在台灣的代理是野村投信。
所以若在基金篩選器上依投信公司來選擇基金時,天達的基金是要選擇野村投信的唷!
課稅原則
境內外基金的課稅方式會稍微不一樣,不過除非基金的整體部位有好幾百萬,不然其實不用太過於擔心。
基金的報酬主要就兩個部分-買賣的價差(也就是資本利得),和基金配息,
然後就依照這兩者來課稅。
境內基金:
會先依投資標的,是投資國內有價證券還是海外標的而異。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投資,所賺取的資本利得都是不課稅的!
。若是投資國內市場的基金配息,會併入利息、股利所得
有台幣27萬的免稅額。
超過27萬的話,就須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中。
如基金年配息平均約5%,要超過免稅額27萬以上,等於基金投資金額要超過台幣540萬以上,而且都是集中在國內基金時,才需要多注意。
。若是投資海外基金,其配息算是海外所得,算最低稅負制。
也就是全部的海外所得超過台幣100萬以上,需要申報,但不用繳稅。
海外所得超過台幣670萬以上,多餘的部分才會需要繳稅,稅率20%
境外基金:
不管是買賣價差,還是基金配息,都算是海外所得,算最低稅負制。
境外基金就沒有太大的差異。
依手續費收費方式
分為「前收型基金」和「後收型基金」
前收型
大多看到的基金都是屬於前收型基金。
那「前收」是什麼意思呢?
把字拆開來看,就是「前」面就「收」手續費。
在各平台或通路申購基金,一般都會有一筆「申購手續費」。
而前收型就是在當下就先收了手續費,之後基金贖回就不會收,而且隨時要贖回基金都可以,沒有限制時間。
後收型
和前收型基金相反的就是後收型基金。
顧名思義,就是「後」面才「收」手續費。
申購後收型基金,一開始不會有申購手續費這筆費用。
但會規定必須持有基金幾年。
若提前贖回的話,會有「遞延手續費」,也就是解約費用的概念。
除非滿期後再贖回,才不會有這項費用。
那麼到底是「前收基金」手續費比較少?
還是「後收基金」手續費會比較少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
基金公司、銀行等可不是慈善機構,所以成本還是會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後收基金雖然少了申購手續費,但會有「遞延手續費」,以及「分銷費」。
這兩筆費用加起來,可能還會比前收型基金多喔!
所以建議還是以前收型為主。
若後收基金是零分銷費,且可以接受長期投資,那再考慮後收基金。
依投資標的區分
大致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組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
股票型
主要投資於股票的基金,通常投資股票比例佔整體資產不低於80%。
風險相對較債券型、平衡型基金大。
且通常股票型基金是沒有配息級別的,以賺取價差為主。
再來經理人會依其基金規定投資的產業和區域,來找尋適合的股票投資。
舉例 : 富達全球入息基金
屬於股票型基金,投資於全球。
此檔基金有分累積級別和配息級別。
如果是美元計價的月配息,年配息率約2.9~3%
若股票型基金有配息,通常配息率也會相對債券型低一些。
(不過還是依投資標的而異)
債券型
主要投資於債券的基金,通常投資債券比例佔整體資產不低於80%。
投資債券跟股票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是以領息為主。
債券就是公司借據的概念,若借款人沒有倒,那就必須依規定付利息和還本金。
而債券型基金就是持有一籃子的債券,借據。
所以每一期都可以領到相對穩定的配息。
不過因為持有的是眾多債券,所以是沒有到期日的。
到期的債券,基金經理人會再拿去買其他債券,一直持續下去。
我想大家較常聽到的債券應該是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券,還有政府債券。
雖然都是投資於債券,但這三種債券的風險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的。
而且也會依據是哪個區域、國家的債券,風險程度又會不同。
一般來說,政府債券風險最低。
再來是高收益債券,或新興市場政府債券,然後相對最高的是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
因此,要注意的是,不要誤以為投資債券,風險程度都是最小的,還是必須依哪個地區和投資債券的信評為主。
舉例 :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這檔可以說是國民基金了,很早就進入台灣了,而且已有非常多級別、外幣計價的基金。
它是投資於全球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若以此檔AT級別,美金月配,年配息率約6.5%
2020年3月配息率提高,年配息率約8%
平衡型
投資標的是股票+債券,兩者都有投資,也被稱為混合基金。
投資比例有更大的彈性。
當然報酬不會比股票型基金大,但相對平穩。
通常平衡型基金也會有配息級別的。
舉例 :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
以這檔美元計價年配息約8~9%

組合型
基金可以投資於股票、債券或任何一個有價債券,那當然也就可以投資基金。
也就是基金投資基金。
不過這等於要多扣一次基金的管理費。
組合型基金自己扣一次,然後它投資的基金又扣一次,相對費用較高。
若是投資新手,不知道該怎麼挑選基金的人,會較建議就先以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為主就好,不用選到組合型基金。
舉例 : 聯博多元資產收益組合基金
台幣計價年配息率約6%
貨幣型
這是一種投資於銀行存款,短期票券(一年以下)等高安全性金融資產。
報酬率不高,比定存高一些而已,但基本上不會虧損。
滿適合有大筆資金的投資人,還沒找好投資標的,暫時存放、停泊的地方。
基本上貨幣型基金手續費是很低的,但若手續費高於報酬或配息,那就不划算了!
舉例 : 合庫貨幣市場基金
依投資地區區分
大致分為「全球型」「區域型」「單一國家」
還有依產業區分的,統稱「產業型」。
基金的投資區域類別,可以在基金的基本資料上看到。
而詳細的投資比例,則可以到基金持股或月報上看到。
全球型
就是投資地區遍布於全球。
投資地區大致分為: 成熟國家(歐美、日本)、新興市場(亞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等)
不過大多的全球型基金,投資於美國的佔比或成熟國家是偏多的,大多5成以上。
如全球債券型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單一個美國的佔比就超過一半了,其他加上英國、加拿大等等成熟國家,已遠大於新興市場。
所以選擇全球型基金真的可以做到資產、風險分散嗎?
這不盡然!
只能說相對於投資於單一區域和國家,其風險是相對小一點而已。
區域型
區域型基本上就是將成熟國家、新興市場更細分化。
比如細分成熟國家的歐洲地區、歐元地區。
新興市場的新興亞洲(這代表排除日本)、東協、拉丁美洲、中東、非洲等。
因此相對來說,區域型的風險比全球型來的高。
舉例 : 摩根東協基金
投資於東協地區的股票,相對風險程度是高的。
不僅因為單一區域-東協,還有是投資於股票。
單一國家型
就是指投資單一國家。
如基金僅限投資於美國、中國、印度等。
因此就風險高到低來說是 :
單一國家型 > 區域型 > 全球型
產業型
產業型是依照基金投資的「產業」區分。
而投資哪個地區的產業都可以,仍是看基金申請時的規範而定。
特定某個產業投資,比較能從基金名稱上辨別出來。
比如 :
聯博國際醫療基金-投資於健康護理
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投資於資訊科技
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投資於公用事業
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投資於能源
還有很多,不過大致能了解產業型基金較能從名稱辨別出來。
總結
這篇說明了各種基金的名稱及類型。
但不要就這樣硬套在基金上面,因為投資不會是單一的。
通常一檔基金可以是股票型+單一國家型+產業型。
如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其投資於美國的高科技股票。
而且一檔基金可能也包含了前收型及後收型的級別。
也就是投資內容一樣,但基金收費方式不同,呈現出的績效報酬可能也就不同。
因此,在投資於基金之前,先大致了解基金如何分類,並且可以透過分類方式來篩選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
未來會介紹更多基金相關知識,為了不錯過之後的新文章,可以滑至下方訂閱文章通知喔!
(電腦版的訂閱文章在右方側邊攔唷!)
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分享按鈕,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
還沒訂閱部落格的朋友們,記得在右上角填入信箱,收到我最新文章的通知。
本文資訊僅做為個人經驗分享和筆記整理,並不代表任何投資標的之推薦,投資者應仔細考量個人財務狀況及風險評估再進行投資。
by 理財說 Finspeaks
多增加了好多知識性的東西!!
解釋得很清楚
謝謝版主的細心分享。
謝謝支持!之後會再分享更多!
真是上了一課!!最今有打算選擇基金來投資,但原本對於基金實在不理解也不清楚該如何去做選擇,這篇文章解答了我許多疑惑!!
投資基金有滿多要注意的地方,之後也會有一系列基金比較、優缺點的文章,可以來看看唷!
但還是要多了解適不適合自己,畢竟基金市場比較複雜
對沒錯!還是要選擇自己適合的東西